东阿融媒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不能把不想干不会干的工作就归入形式主义

2024-07-31 10:31

发表于山东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推进到第六个年头,围绕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减轻村级组织负担、清理规范“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等,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


  但是,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减激情,更不是以“事情多少”来判断是不是真正减负,更不能把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的工作都归总成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让基层卸下不该承担的负担,担起该担之责,真正沉下心沉下身,集中精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图片

图源|人民日报评论


  先来看看对基层减负存在哪些认识误区。


  基层工作可以“大撒把”的误区。基层是落实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因为个别部门搞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被通报了,别的部门就都畏手畏脚、裹足不前,对基层工作缓一缓,甚至“大撒把”。为基层减负,减的是劳民伤财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之负,是不顾实际搞“一刀切”“穷折腾”之负,是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之负,归根结底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负。那些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必须开展的工作,不能减,也不能缓。


  基层治理可以“歇歇脚”的误区。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聚地。就业增收、养老医疗、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基层组织建设等等,哪一项都事关群众利益福祉、事关社会稳定,不能慢办、缓办,更不能不办。为基层减负,减的是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等无用功之负,绝不是降低工作标准,更不是可以歇歇脚、喘喘气、放松放松。个别干部把不好干、不愿干的应干之事也冠以形式主义,慢作为、不作为,还美其名曰“减负”,实际上可能是不会干、干不了。


  基层干部可以“撂挑子”的误区。“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减负不是推卸责任的“挡箭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撂挑子”“当逃兵”,对组织安排的工作讨价还价、推三阻四,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选择“躺平”“侧卧”“放飞自我”,完全不讲奉献、不讲格局,这些都是对减负极其错误的认识。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庸政怠政懒政之风同样要不得。


图片


  为基层减负,松绑的是形式主义的束缚,拧紧的是实干担当的状态,并非一减了之。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并践行其中的真正内涵,在“松绑”的同时为其赋能。


  减负不减情,增添为民真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不管是人民功臣张富清、草鞋书记杨善洲,还是燃灯校长张桂梅、第一书记黄文秀,无不在书写着为民情怀。减负减少的是台账的厚度,增加的是为民的温度。广大基层干部要正确看待“减负”与“增情”的辩证关系,脚下多沾泥土,眼睛多看实情,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以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减负不减责,增添担当动力。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干部要以百姓为怀、以干事为追求,起而行之、勇挑重担,把减负得来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抓紧谋划推进一些重要工作,抓紧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以实干赢得民心,以实绩护航发展。


  减负不减质,增添干事效能。减负不是工作标准降低了,可以松懈了,而是要求更高了,更应注重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基层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实困境,要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专业素养,培养“堪当大任”的基层干部。“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干部要在实践中勤学苦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片


  实践证明,为基层减负,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有助于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真正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与此同时,腾出手脚的基层干部也应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精力、能力用在干好实事上、服务群众上、促进发展上。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


姚寨镇

满意

0

基本满意

0

不满意

0

打开“东阿融媒”看评论

相关资讯